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于10月在北京、沈阳、南京等地分九个展区举行,而当时湖北省也要举行第六届美展,武汉画家李国俊、卢柏森、冷军、高鸣峰以国画和油画作品展览,易至群、中流、李乃蔚、沈汉武以连环画作品选入。在这众多环境下,武汉画院应运而生。于1984年6月8日正式成立的武汉画院,由中流任副院长、易至群任秘书长。
同时聘用全国连环画界名家贺友直等兼任画院的顾问。其主要职能是的组织画家大力深入生活、潜心创作美术作品,大力自荐全国美术作品大展;希望画家钻研业务、提升专业技能,希望提高学术品位;引入竞争机制、完备涉及制度,充分发挥美术创作主力军起到,造就全市美术创作;主动的组织理论研讨,出版发行画册,展出美术创作成果;积极开展美术交流活动,糅合和吸取国内外杰出美术成果,同时向国内外讲解画院的创作成就。35年来,画院的发展一直紧随时代步伐,环绕“出有人才、出有作品”这一核心,对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常抓不懈,既有传统根基,又少有创意意识,交还了一份不俗的答卷。
专聘融合成果令人瞩目1995年,画院开始实行院外画家聘为制度。此后,“武汉画院正式成立十周年美术作品展览”陆续在武汉长江美术馆、北京中国美术馆、深圳美术馆和上海美术馆等地展览。
1999年,“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举行,武汉画院备受瞩目,画院画家冷军的油画《五角星》获得金奖、李乃蔚的工笔国画《银锁》获得银奖、徐晓华的国画《玉米地》获得铜奖、樊枫的国画《绿色家园》获得优秀奖,建构了武汉画院历史上的最好成绩,得奖数占到了湖北省得奖总数的一半,在全国专业画院中名列第四。这个只有6名专职画家、10名特聘画家的画院,在美术界很快兴起,引发了画坛的高度注目。
2007年,在武汉举行的“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最重要单元、第四届全国画院杰出作品展上,武汉画院作品的选入及得奖沦为“八艺节”的众多亮点。冷军创作的油画《肖像之互为》、魏金修的国画《有朋自远方来》、徐晓华的国画《芸》获得学术奖,樊枫、江中潮、毛宗泽、朱雅梅、刘昕、陈子君、陈军生、高鸣峰、郭润文的作品选入。此外,武汉画院现任院长陈勇劲的《巡弋》《山火》分别在第十一、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上得奖。
视学鼓舞讲求实效武汉画院在正式成立不过于宽的时间里,就在全国大展上大获得收成,体现出有武汉市文联“人才工程”建设的成绩。为了多出人才、慢出有人才,武汉市文联先后采行了引入专业人才、特聘院外画家等措施,每年对外聘为画家展开专业视学,成果突出者给与奖励并之后聘请,考核优秀者调到文联专门从事专业创作。
几年来,市文联先后聘请高鸣峰、徐晓华、陈波、毛宗泽、钟鸣、郭润文、陈子君、刘昕、朱小果、魏金修、陈军生、朱雅梅等院外画家,这个人才战略工程的实践中指出,聘请院外画家是画院提升创作实力,储备艺术人才,构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学术氛围的有效地措施。特聘艺术家签下制为是武汉画院经过多年探寻和实践中,在文艺人才体制方面的创意。
特聘艺术家在签下期内,可以以武汉画院的名义公开发表作品或参与各种文艺乡土、展出、学术交流等活动。2016年,武汉画院特聘魏金修、朱晓果、刘昕、刘寿祥、王心耀、徐晓华、郑源臣、陈军生等16位艺术家为画院画家,聘期三年。
这16位艺术家风格各异,是武汉美术界的排头兵。他们的重新加入,与画院画家构成了良性对话,通过参与各种展出和文化交流活动,获得了可喜成绩,也增进了武汉美术事业的兴旺和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特聘艺术家对画院人才的梯队建设构成了一个较好的补足。青年一代朝气蓬勃如今,武汉画院本着找到、挖出青年美术人才,培育中国美术后备力量,前进美术创意,兴旺美术创作的宗旨,致力于为青年美术家获取一个展出才华、传授交流的平台。画院目前的工商管理艺术家及特聘艺术家多为“70后”“80后”,他们不仅在美术实践中将其特有的审美和思维带入作品,而且超越了专业的创作界限,作品不分画种、不分材料,无论是笔墨、材料还是造型都富裕创新。
可以说道,一方面,这些作品扩充了画院的专业创作力量,更为立体化、全方位展出了青年艺术家创作群体的艺术面貌;另一方面,青年艺术家的朝气和探寻精神对于画院的发展也起着很好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是他们作品中所展现出的新时代美术精神,不仅呈现出了求索的姿态,更加充满著了直气象。而这种气象,源于对老一辈艺术家和体统的承继及对未来的思维。在武汉市文联党组的关心和反对下,武汉画院35年来与时代实时,励精图治,特别是在画家们大力投身改革开放的时代进程,大胆探寻,刻苦创作,弘扬主旋律,风格多样化,获得了明显成果。
35年之于人生是一个成熟期的标志,而对于武汉画院来说则是下一段崭新旅程的起点。愿为明天更加巅峰。
本文来源:Welcome永盈彩票-www.ygmtw.com